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关产品准入和软件在线升级备案要求,听取汽车生产企业落实情况及建议。此次会议强调企业需强化测试验证、规范宣传行为、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并构建从“准入”到“召回”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在此政策背景下,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作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智能驾驶测试与评价平台,其意义进一步凸显,成为推动行业规范化和技术落地的关键力量。
一、技术不是“纸上谈兵”,测评需要真刀真枪
“车企申报的参数是否真实?用户买到的功能是否可靠?”这是不少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疑问。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的答案很简单:把车开上赛道,用真实场景说话。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则通过实车测试、场景模拟等环节,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了一套公平公正的量化评价标准。例如,赛事中的“金卡纳挑战赛”通过复杂赛道设计,全面检验车辆的操控性、制动性及人机协同能力,为技术验证提供了真实场景。这种“虚实结合”的测评方式,与《通知》中强调的“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高度契合,帮助企业快速定位技术短板,优化系统性能。
二、撕掉营销标签 看见技术真相
当前,部分车企在营销中滥用“自动驾驶”等模糊术语,导致消费者对功能边界认知不清,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测试赛通过公开透明的竞技平台,倒逼厂商如实展示技术能力。这与《通知》中“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禁止虚假宣传”的要求形成联动,共同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三、普及公众认知,防范误用风险
智能驾驶技术从L2向L3级跃迁的过程中,用户教育至关重要。测试赛通过媒体直播、动态体验等方式,直观呈现智能驾驶系统的功能边界与使用场景。例如,赛事中设置的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专项赛,模拟城市复杂路况下的系统响应能力,帮助公众理解“辅助驾驶≠完全自动驾驶”。这种科普模式有效降低了因误操作导致的事故风险,呼应了《通知》中“提升用户安全认知”的目标。
四、政策与赛事的双向赋能
工信部《通知》的出台与测试赛的举办形成了“政策引导+实践验证”的双向机制。一方面,赛事为政策落地提供了技术验证场景,例如OTA分级备案、事故强制报告等要求可通过赛事数据优化实施细节;另一方面,政策为赛事赋予更高的权威性,推动其从技术展示平台升级为行业标准制定的参与者。2022年起,赛事引入“车联网安全专项赛”,恰好呼应了《通知》中“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监管方向。
结语:在敬畏中前行
智能驾驶技术的终极目标,不该是取代人类,而是让出行更安全。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用最朴素的方式——真车、真路、真问题,守护着这个目标。当车企在这里直面技术短板,当公众在这里看清功能边界,当政策在这里找到落地支点,我们或许正在接近一个更理性的未来:技术发展可以快,但对生命的敬畏,永远要稳。
关于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
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重要同期活动,旨在展示我国智能驾驶领域的最新成果,激发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促进智能驾驶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大赛于2021年-2024年连续举办四届赛事,分别在南京、成都、德清、武汉和北京等地举办。大赛共计吸引了300余支线下参赛队伍,以及300余支线上队伍参与赛事,超过100款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车型角逐各个专业项目,目前已经发展成国内规模最大、专业性强、具有权威性、影响力大的智能驾驶专业测试评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