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完全看过来,但汽车业两会代表的提案与议案笔者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从新能源到高品质可持续发展,从车联网与自动驾驶到利用汽车信息大数据,从城市交通管理到放开限购限行,从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到新能源二手车残值率低,从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到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从减轻税负到促进汽车消费……可以说,代表们、委员们的建议涵盖了汽车产业以及与之关联产业的方方面面,已经很全面、很到位了。
如果说有什么更能切中汽车产业要害的提案,笔者倒是看中了一项来自民革中央有关《加快车规级芯片研发,推动新能源车与储能发展》的提案。在我这个所谓的“汽车人”看来,这项担忧“车规级芯片被国外厂商垄断”的提案不仅更吸引眼球,而且是未雨绸缪地揭示出我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最明显的短板,而且还分析了由此所带来的问题和隐患。
提案中说到,以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为例,其电芯采样和监控功能的主流方案是使用专用的前端采样芯片。目前,成熟的前端采样芯片主要由欧、美、日的大企业提供,美国半导体供应商凌特(Linear)、美信(Maxim)和德州仪器(TI)提供了市场上大部分的采样芯片,市场占有率很高。如果我们汽车产业的关键部件长期依赖进口,那么可能受制于人的供应链安全将难以保障。
对于企业层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汽车技术路线图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2035年将达到1亿辆的保有量,车规级芯片的市场价值巨大。如果我们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自主发展跟不上国际步伐,不仅将极大损害我国相关企业的商业利益,同时将不可避免地制约中国汽车新旧动能转换及产业转型。
该提案同时也提到,车规级芯片不仅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也可应用于储能。而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发展对于突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瓶颈至关重要,是构建移动能源互联网、实现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关键举措。车规级芯片高度依赖进口,芯片自身的安全性成为影响我国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隐患。若这些芯片中存在硬件木马,一旦触发会导致数据丢失、功能失效甚至系统瘫痪,很可能对我国网络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该提案建议:一要集中力量支持技术路线明确的芯片研发项目,将车规级芯片技术突破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计划重点研究任务;二要引导相关企业加强应用支撑;三要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四要关注知识产权保护。
笔者认为,从我国汽车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实践看,其中第二条建议“引导相关企业加强应用支撑”实施起来难度最大。以汽车产业的自主化装备率来看,正是由于自主汽车用户长期不信任自主装备厂商,才形成了中国汽车产业对国外装备的长期依赖。
那么现如今换到了芯片,产业形势与当时有哪些区别呢?其实不用我回答了,华为被美国封锁的现实即可能是国内汽车产业要面临的答案。别多想了,国产芯片厂商与汽车厂商一起,加强点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吧。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祸到临头悔后迟。不管怎么说,前者总比后者强。
(作者:本网记者赵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