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24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通讯员 吴碧琦)阳光下,一辆萌态可掬的小巴车在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上慢悠悠地行驶着。这辆小巴车,就是即将“服役”于安徽首条自动驾驶公共交通体验线的专属座驾。在历时半年的准备后,该体验线即将完成路测,有望近期和市民正式见面。这条15公里的体验线虽不长,却见证了包河区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追梦之旅。
“聪明车”上路寻找“最佳状态”
在花园大道上,参与体验线测试的小巴车车身为蓝白配色。和普通公交车不同的是,自动驾驶公交车的前部安装有摄像头和感应设备。车头印有“高级别自动驾驶”字样,车后挂有临时驾驶牌照。走上小巴车,宽敞的车厢可容纳十多位乘客,实时更新路况信息的智慧大屏成为最吸睛的内饰。
自动驾驶汽车5G+C-V2X公共交通体验线项目测试(央广网发 王嫣然 摄)
测试中,只需按下一个启动键,“聪明的车”就会自动行驶。沿路变道、避障或者停车,全部自动完成。
来自大唐高鸿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工程交付部的经理陈光和小伙伴们正紧盯着电脑屏幕上每一个数据,并及时调整。
“一开始顿挫感很明显,因为匹配的技术需要一点点验证,并非一次到位,包括感知系统、联调算法等都需要时间去调试。”陈光说,花园大道车流量大,路况也相对复杂典型,项目计划在这里完成自动驾驶状态下试跑1000公里,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快将车调到最佳状态。
虽然是自动驾驶,但驾驶位仍设有方向盘,安全员辅助安全值守。公交司机韩圣德是三名安全员之一。“大部分时候我不需要任何操作,只有偶尔遇到车辆加塞的紧急情况才会扶一把方向。”
产业链企业协作完成“车路云”
从10月1日开始,来自大唐高鸿智联的十几名技术人员就在为体验线进行不间断的道路测试。很快,这两辆“聪明的车”就要成为合肥公共交通的一份子了。
实际上,自动驾驶公交车并非只是一辆车这么简单,整条体验线需要集纳多项技术。装载有C-V2X智能车载终端(OBU)的智能网联体验车、能够实时播报信息的智慧站台、C-V2X智能路侧终端系统,还有“看不见的手”——车路云协同平台等。
值得一提的是,“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组合,由包河区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协作完成。其中,大唐高鸿智联负责车路协同、云控平台的管理,安凯客车提供整车,智行者负责自动驾驶,宽凳科技提供高精度地图,中科有智开发小程序。
“以这条交通体验线的试运行为契机,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加入。”大唐高鸿智联总经理陈玉强表示,大家携手推动在公共道路复杂行车条件下的自动驾驶场景示范应用,共同助力合肥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网联公交车等场景发展。
实际上,这正得益于包河区新能源暨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生态培育。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孵化基地”,于2018年落地包河的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区目前已入驻企业71家,产业链覆盖环境感知、决策控制、车载计算平台、车联网-V2X、高精度地图及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产业生态初具雏形。
包河“智造”走上全新赛道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传统汽车工业到智能网联汽车,包河用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产业布局的华丽转身。
回望来时路,作为合肥市智能网联产业“策源地”,包河区率先起跑——发布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制定全省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首个政策法规,建成全省首条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示范线,牵头成立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成立全省首个市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一时间,安徽首条自动驾驶5G示范线在塘西河公园开通运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5G-V2X智慧公园”建成试运行;合肥港智能网联应用项目、合肥南站智能网联应用项目、智能网联公共交通体验线项目开工建设……
合肥南站内, 智行者项目的“自动驾驶团队”引人侧目(央广网发 王嫣然 摄)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车路协同设施改造建设,夯实产业规模化发展基础。”包河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全区域道路开放,结合车路协同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和改造,构建“车-路-云-网-图”的完整系统。
合肥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需要更加完善和强大的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的内在支撑。包河区还将探索跨区域合作机制,形成全市发展一体化格局。同时,继续挖掘公安交管、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等行业管理需求,探索落地智能巡逻车、干线物流、智能接驳小巴等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增强产业发展支撑力度。
围绕重点招引项目,产业链专班牵头组建跨部门服务小组,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建立工作高效沟通机制,提高产业服务联动能力。搭建产业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站在全新赛道,包河正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