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热度持续上升。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5%,其中,81.32%新能源汽车为纯电动汽车。今年以来,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603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1%。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93万辆。
今年3月起,在政策扶持下,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启动。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产业近年来一直被资本市场热捧,除了社会资本,国有资本和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过去6年间,新能源领域平均每年都有超过50起相关投资事件,投资额年均达数百亿元。不管是产业链上游的材料、电池公司、中游的车厂、新势力车企,还是后期服务市场的充电、换电、电池回收、维修等领域,都不难寻觅投资机构的身影。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我国现有37万余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其中,超3,700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年度注册平均增速达38.6%,其中,2020年相关企业年度注册增速最快,达41%。
据天眼查数据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在2006年-2021年间,新能源汽车领域共发生约550起融资事件,总金额超3200亿元。其中,超7成融资时间发生在2015-2020年,融资金额总计超2500亿元。今年以来,新能源“吸金力”持续上涨。截止2021年10月,2021年已有70余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超800亿元,超过2020年全年融资金额总数。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部、研发中心偏好选址一线城市,尤为钟爱北京、上海。据天眼查数据研究院统计,上海,成最受新能源汽车品牌欢迎的城市,共有8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总部、研发中心或者生产基地落地;北京次之,有7家新能源汽车品牌落地。此外,杭州、广州、郑州、合肥、青岛、常州6座城市也均分布了2家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总部。
不仅整车制造,产业链上游的材料、电池公司、中游的车厂、新势力车企,后期服务市场的充电、换电、电池回收、维修等领域等颇受市场关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7.5万辆上升至136.7万辆。在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消费者对充电设备、换电设备和电池回收需求持续激增。
为此,充电桩相关企业迎来红利期。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16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超8成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以工商登记为准,截至2021年10月,我国新增超过5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同比增长121%。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充电桩相关企业较多分布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相关企业冲刺较快。目前,广州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7,000家,位居全国第一,郑州、西安、长沙等新一线城市超过上海均有超3,500家相关企业。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确立了“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方针,重点即突破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以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大幅增加,将产生庞大的充电需求缺口。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仍需在政策扶持下,加大社区私人充电桩建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