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以来,欧洲汽车制造商已经在中国这个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市场失去了约5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而同时中国已占据了全球电动汽车51%的市场份额。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认为,欧洲汽车行业需要一套新的中国战略。
麦肯锡的汽车行业专家在周三(8月30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进一步掌握中国客户的喜好,并大力关注最新技术、互联性、驾驶辅助系统和消费电子产品”有望阻止欧洲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的缩减。
同时,这些制造商们也有必要投入精力在中国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开发。一辆车从概念到试验阶段必须花掉欧洲制造商四年的时间,而前几名的中国制造商只需要两年。
麦肯锡发布的报告同时指出,欧洲汽车行业中拥有软件知识的劳动力最多只占20%,“但来自美国和中国的挑战者这一比例高达45%”。中国制造商在电动汽车方面具有20%至30%的成本优势,相较之下,欧洲汽车工业的能源成本是中国和美国的两到三倍。
不过,麦肯锡行业专家科内特(Andreas Cornet)说,欧洲汽车业“仍然具有其优势”。欧洲汽车业的营业额是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三倍,在对客户的理解、设计和品牌方面都有优势。欧洲汽车行业拥有1400万员工,是创新的驱动力,其研发支出占欧盟总支出的30%。此外,预计欧洲汽车制造商至2030年将推出150多款新型电动汽车。
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德国设有工厂,今年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麦肯锡研究同时警告,当谈到汽车电池时,欧洲对中国的依赖度很高:“中国拥有90%的锂精炼能力,超过70%的电池在中国制造。”麦肯锡的顾问们强调:到2030年,电池供应将存在巨大缺口,“欧洲可能会缺少500 GWh 的本地产能”。为弥补此缺口,欧洲需要投入350亿欧元,新建20家电池工厂。
除了电池之外,还有另一个关键角色——车用芯片。但欧洲的半导体供应也尚未获得保障,报告建议道:“投资1900亿欧元用于兴建37座新工厂可以降低(芯片短缺)风险。”而为了确保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的技术不落人后,麦肯锡指出,欧洲企业应该在数据使用和技术标准定义方面进行更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