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网 顶部banner
资讯

首页 资讯 国内资讯

国资报告|锚定功能使命 聚力科技创新 中国一汽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来源:  2024-07-22 14:43:39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一汽时指出要“自主掌控关键核心技术”“树立民族汽车品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嘱托,锚定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坚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安全发展战略


坚持全面创新驱动,持续迭代发布阩旗技术战略。2020年,中国一汽首次发布阩旗技术战略,以“技术驱动”为核心,重点布局4大技术方向和3大创新保障;2021年,迭代为以“产品中心+技术驱动”为引领,重点布局5大技术方向和3大创新保障;2022年,技术战略再次优化升级,强化生态协同,坚持7个原则,重点布局8大技术方向和5大创新保障。2024年4月,发布中国一汽阩旗技术“SIGHT(洞见)531”发展战略,着力打造 “安全(Safety_security)、智能(Intelligence)、绿色(Green)、健康(Health)和美妙(Taste)”五大品牌基因。阩旗技术发展战略已成为推动中国一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

1721630486102096.jpg

聚焦关键,勇担原创技术策源、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任务并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一汽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2021年获准成为首批建设单位。三年来,在策源地建设成效上实现“量质齐升”,累计突破870项关键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14086件,发明占比超75%,央企专利质量评价进入A档行列;参与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132份;推进实施技术成果转化9个。2022年首批成功优化重组“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正式进入实体化运营起步阶段。

积极进取,奋勇挑战技术高峰并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国一汽坚定落实国家科技战略,积极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累计承担47项国家部委重大专项。牵头承担科技部和工信部多项重大技术专项,成功突破一系列技术难题,并取得重大应用成果。牵头承担41项省市重大专项,“智能驾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5个项目于2023年成功完成验收,打造出央地创新合作的新范式、新标杆。


坚持加快“高、精、尖、特”前沿技术研发


以“All in新能源”战略为指引,中国一汽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整车集成等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在新能源领域,技术、总成、平台全维发展。三年间,中国一汽累计突破了353项关键核心技术。在乘用车方面,研发的超高速高效电驱系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转速高达22500转/分钟、系统最高效率达96%,行业第一,该项技术已应用于红旗EH7车型。研发的高性能高效率功率模块,通过构型创新,实现体积电流密度达3.5A/cm³,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在商用车方面,打造了行业首个近零碳内燃机平台,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和氨氢融合发动机全球首发点火,热效率达50%,国际领先。

在智能网联领域,硬件、软件、生态体系发力。三年间,中国一汽累计突破295项关键核心技术。首发的全自研的飞刃智慧架构采用了千兆以太网、5G-V2X高速通信技术,实现通信时延≤20ms。首创软硬件接口标准化、软件分层的操作系统,实现软件进程微秒级切换。行业首发超强智慧大脑,采用中央计算和区域控制技术,实现控制器总数减少50%,搭载该技术的红旗EH7,成为行业首个量产上市的整车级SOA智慧架构车型。

1721630531174590.jpg

▲红旗EH7亮相北京车展


在整车集成领域,设计、制造、质量同步发展。三年间,中国一汽累计突破249项关键核心技术。在乘用车方面,树立了全维国车安全新标杆,首发独创9H4M笼型结构,高强钢使用比例达74%,全面通过C-NCAP、Euro NCAP双五星安全标准认证;在国内首发了基于国密算法的车辆信息安全技术,实现车辆信息安全自主掌控,行业引领示范。在商用车方面,国内首发球铁1050高强薄壁铸件技术,支撑悬架系统降重45kg;突破高强钢80%占比车身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坚持构建关键技术赋能产品良性循环


中国一汽在乘用车领域、商用车领域分别打造了三大技术平台,成功实现技术成果创新应用。

打造乘用车电动平台,实现从总成、系统到整车的总体突破。平台搭载应用了“多维电热阻隔”“超轻高磁密碳纤维转子”“连续阻尼可调”等领先技术,实现全场景无热失控、低温长续航、随心驱动、灵动敏捷四大技术特点,打造出极致的动力性和操稳性,带给用户至臻的驾驶体验。

打造乘用车混动平台,实现从动力、构型到控制的精益优化。平台突破了“全MAP智能热管理”“多层扁线油冷电机”“全域深度变频”等领先技术,实现超长续航、超大功率、匮电超低油耗、百变驾驶乐趣、云端实时呵护五大技术特点,全面兼容横置、纵置布局方式,强化了红旗品牌豪华属性。

打造乘用车智能平台,实现架构、软件到平台的系统整合。平台突破“整车SOA”“全栈智能安全”“多模态融合交互”等领先技术,实现高集成、高安全、沉浸体验、智驾随心四大技术特点,将人工智能融入平台,带给用户更安全、舒适的愉悦体验。

打造商用车电动平台,紧抓核心总成自主化和整车技术领先化两大重点。平台突破“同轴式行星轮构型”“扁线定子绕组制造”“MTC电池集成”等领先技术,实现总成全自主、整车低电耗、轻型低入口、前瞻滑板底盘四大技术特点。

打造商用车燃电平台,致力于掌控全自主动力链。平台突破“系统集成及控制”“超音速大流量引射回氢”“高效低铂催化剂”等领先技术,实现全自主、高效率、低氢耗、长续航四大技术特点,做到关键产业链自主可控,引领行业燃电整车发展风向标。

打造商用车智能平台,多场景落地产品。平台突破“特征级多源异构感知融合”“电控转向与制动”“空间重构”等领先技术,实现多场景智驾、域融合E/E架构、无间人机交互、智能车居四大技术特点,创新引领商用车智能体验新方向。


坚持关键核心技术“解卡去黑”

坚持自主掌控,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中国一汽瞄准产业应用、战略前沿等关键核心技术,扎实推进国务院国资委“1025”专项任务攻关,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智能底盘、先进材料等领域的55个技术卡点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在红旗、解放、奔腾品牌的10余个车型上搭载应用。自主开发乘用车中央网关控制器,完全替代国外网关产品。商用车新一代200MPa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关键零部件实现100%国产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V8直喷增压发动机实现量产应用,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商用车电液转向系统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量产落地的全链条国产化。完成10Ah级的全固态电池开发,能量密度达320 Wh/kg,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完成400kW燃料电池电堆开发,最高效率达68%,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建成膜电极中试产线,打破国外垄断。

1721636399784266.jpg

▲中国一汽举办第五届科技大会


通过试点先行,不断拓展优化成果转化及产业孵化创新机制。中国一汽积极探索“许可使用、作价入股”等转化渠道,成功转化科技成果78项,创造效益6000余万元。通过“现金激励、股权激励”组合模式,实现了团队项目深度绑定与员工收益放大的有机融合,累计激励员工近40人。


坚持打造科技创新发展增长极

通过全球研发布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协同创新体系构建,中国一汽赋能科技创新高质量快速发展。


深耕顶层设计,构建以长春为研发总部、多地协同的全球一体化布局。中国一汽构建了“三国13地”研发布局,新设一汽解放奥地利研发有限公司、一汽南方(深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四家科技公司,有效利用全球优质资源,全面加强在新一代汽车软件平台、前瞻造型、自动驾驶、先进材料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1721637262228948.png

▲中国一汽NBD总部


坚持外引内培,打造出国际化、高层次、专业化的新型人才队伍。中国一汽聚焦重点区域战略布局,创新校企合作及引才模式,着力建设了一支规模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3198人,其中海外人才469人。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深耕“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培育引进战略领军人才115人、一流顶尖人才896人、卓越工程师21782人,研发人才三年增长13%。近三年,荣获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类荣誉454人次,其中入选国家人才计划11人。

强化协同,形成点线突破、面体融合的新型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央企科技创新模式,最大化发挥各类创新主体效能。在“点”上,中国一汽以专业创新部门和38家协同创新实验室为载体,快速推进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在“线”上,识别产业链中难以通过单一创新主体实现技术突破并产业化的领域,以联合创新推动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发展;在“面”上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联合体等平台为支撑,推动科技成果快速产出;在“体”上,构建了集团协同创新体系,强化“战略引领、中枢统筹、高效推手”作用,推动实现大研发全体系的人才互通、资源共享、能力互补、生态共建和成果共享。

未来三年,中国一汽将以全面创新驱动为主线,实施集团科技创新“1327”工作方略,即以“打造世界一流技术”为目标,坚定“3个定位”,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2个方面,开展7大行动,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明确未来三年科技创新工作的四大关键指标。坚定“打造世界一流技术”目标,实现科技创新质量再上新台阶。技术突破1222项,同比增长24.6%;技术应用794项,同比增长26.8%;发明专利申请16740件,同比增长18.8%;国行标制修订150份,同比增长13.6%。

二是坚持用卓越技术创造卓越价值实现商业成功。坚决树牢“货架式供给、销售式研发、传播式技术”研发理念,持续打造指标先进、成熟度稳定的供给货架,按照“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策略,切实发挥好用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主导作用;充分识别市场、用户和产品等全价值链需求,建立端到端的主动服务模式;以“品牌化、标签化”需求为基础,不断总结、提炼、传播自主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一汽围绕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和基础材料等六大方向,全面推动“All in”新能源战略,突破一批新能源“三电”系统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新能源智能汽车技术平台核心竞争力,打造安全可控的自主创新链和产业链。聚焦未来产业,中国一汽围绕未来信息、未来网络两大领域,在量子通信、下一代光网络等五大重点方向,中国一汽以典型应用场景为牵引,依托创新平台,集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优势资源,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七大行动。中国一汽持续落实阩旗技术发展战略。将按照创新驱动、面向应用的技术战略管理架构,全面推动技术战略落实落地。围绕产品需求、技术平台需求等方向开展技术规划;围绕产品集成、技术匹配等工作进行过程控制;围绕产品应用成果、技术先进性等维度进行业绩效果评估。

1721630579905751.jpg

▲中国一汽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焊装车间机器人自动焊接生产线


高效开展基础原创技术策源。中国一汽坚持“原有方向持续优化、新增方向补强见效、管理机制升级拓维”的原则,夯实新能源智能汽车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围绕原创技术供给、创新要素聚集等方面,快速推进101项任务攻关,努力成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牢牢把握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深度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面向国家战略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国一汽围绕新能源整车、全固态电池、未来信息、未来网络等领域,牵头组建或积极参与多个产业创新联合体。强化需求牵引、深化产业协同、优化创新生态,前瞻布局、精准施策,为新一代汽车发展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全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平台。在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过程中,中国一汽聚力攻关类脑智能感知及控制、电池全过程开发的AI智能辅助技术;着眼未来,实现企业私域大模型、飞行汽车设计等前沿技术创新突破。一汽国创中心建设聚焦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技术研发,全力推动车路云星群体智能技术、热电复合能源系统等产业化项目落地,逐步实现在新兴能源、智能信息、先进结构重点领域的前瞻引领。

加快科技人才创新高地建设。中国一汽进一步优化“三国13地”人才高地,建立、建设人才飞地,聚焦40个核心技术系统、80余个细分领域,打造超过120人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积极引进院士团队,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选聘相关领域优秀技术人员进站从事科研工作。

完善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中国一汽加大关键技术专利导航覆盖率,积极开展目标市场分析和防侵权分析,全面开展专利分级管理,将优质资源集中到具有高潜在价值专利上;结合产品规划进一步加强对海外目标市场知识产权环境的深度研究,不断加强PCT及海外专利申请工作。

提升行业技术标准影响力。通过牵头修订ISO 2958等国际标准,中国一汽打造国际标准专业化团队;主动参与国际、区域标准组织活动,支撑国家争夺新兴领域标准主导权,以技术标准“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聚焦前瞻领域、锚定产业需求,纵深推进汽车芯片、线控转向、固态电池等重点方向的国标制修订工作,持续稳固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中国一汽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掌控关键核心技术,坚决树立民族汽车品牌,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加速将中国一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移动出行科技公司,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热搜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