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汽车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之际,理想汽车和高合汽车近期因车内摄像头涉嫌侵犯个人隐私的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据报道,这两家公司的车内摄像头被指控拍摄了不雅照片,并在网络上流传。这一事件不仅对两家公司的声誉造成了影响,更重要的是,它触发了关于智能汽车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深刻思考。
理想汽车和高合汽车均对此事件作出回应,坚称其车辆的车内摄像头无法远程访问或存储图像,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以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然而,这一事件仍然引发了公众对于智能汽车车联网时代个人数据与隐私安全的强烈担忧。
其实,关于车载数据安全,我国已有法规。2021年10月1日,《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开始施行,法规由国家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是我国首部针对汽车数据安全制定的法规。旨在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规定》倡导汽车数据处理者在开展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中坚持“车内处理”、“默认不收集”、“精度范围适用”、“脱敏处理”等数据处理原则。
这一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在智能汽车时代,我们如何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个人隐私?智能汽车的制造商在设计产品时,应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隐私保护的需求?
首先,智能汽车制造商应当严格遵守《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确保车辆内部的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不会侵犯用户的隐私。
其次,制造商应当加强与用户的沟通,明确告知用户车辆内部摄像头的功能和数据处理方式,取得用户的明确同意。
此外,制造商还应当提供足够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被非法访问和泄露。
总之,智能汽车时代的隐私保护是一个复杂而又紧迫的问题。只有通过制造商、政府、用户以及其他相关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在享受智能汽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确保我们的个人隐私得到充分的保护。
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车联网安全比赛现场
每年9月举办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都会把网络安全作为重要的议题讨论,以及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设置的车联网安全比赛分为线上CTF平台攻防赛和线下实车破解赛等内容,是我国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一次检验,今年大会必将成为行业热点。